专题介绍
   全班凑不齐四个能跳大绳的
 
  男生只能做一个引体向上
 
  还得靠蹦上去
 
  尴尬的中学体育课:
 
  怎么成了“打酱油的”
 
  有个网络流行语叫“数体教”,意思是“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”,用来调侃那些数学不好的人。然而现实中,体育老师别说“客串”教数学了,有人连自己的课都保不住。
 
  最近,一位体育老师因晒出了他“卑微”的聊天记录而走红网络。聊天记录截图显示,从去年9月29日到临近期末的12月12日,这名体育老师的课程多次被其他老师以“我上”的名义“夺”走,就连最后一次考试课,都是以“申请”的口吻才勉强保住。
 
  此聊天记录一出,引来不少网友吐槽,也引发了人们对中学体育课的反思……
 
  扫雪、护校、当后勤主任……
 
  体育老师变身“万能工”
 
  李峰(化名)从事体育教学17年了,目前在哈尔滨一所中学教高三。这个学期,他虽然没被主科老师抢课,但因为参加市、区教研活动以及被学校安排其他工作,被迫“缺席”了四分之一的课程。
 
  “我们高中只有3名体育老师,‘一个萝卜一个坑’,每人负责一个学年,每学期参加市、区教研活动,通常会耽误7堂课,其他科目老师可以串课,但体育课不行,因为学校操场太小了,无法容纳太多学生同时上课。”除了参加教研活动,他没法上体育课的另一个原因颇具“冰城特色”。今年雪量较大,李老师说,每次下完雪,学校体育课全停,体育老师要拿着扫帚去扫雪。
 
  学校虽然有室内场馆,但只能供一个学年使用,其他学生站在室外会影响清雪,因此体育课改成了自习课。除了扫雪,李老师还“身兼多职”,比如负责课间安全检查、学校周边巡逻等。他曾跟几个同行交流过,结果发现其他学校的体育老师也是如此,有的直接当后勤主任去了。“这事儿说白了,就是个别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!”李老师忿忿地说。
 
  陈树(化名)在哈市南岗区一所高中教体育,教龄30年了,他的体育课是靠当年跟校长“拍桌子”才保住的。记者采访时,他正在给高二学年上课,望着远处打雪仗的学生们,他感慨道:“我们学校没有体育馆,操场上都是雪,没法上正规的体育课,但至少还能保证让学生们这么疯玩。”
 
  陈树当体育组组长的时候,当时的校长曾想把高三体育课全停掉,为此,他冲进校长室抗议:“你要敢停课,我就实名告你去!”让他感到欣慰的是,这些年,他们学校的历任校长都没停过高三体育课,“学生每年都能一直上到5月末呢”。
 
  “温柔”的体育课
 
  “男生只能做一个引体向上还得靠蹦”
 
  2019年,全国多地发生在校学生体育活动时突发意外身亡事件,冰城体育老师也纷纷吐槽,“现在的学生体质差太多了,而且一届比一届差!”他们没想到,体育教学竟成了“高危职业”。
 
  迫于种种压力和责任,体育课变得越来越“温柔”。有人甚至将校园体育总结为“三无七不”:即无强度、无对抗、无冲撞,又不出汗、不脏衣、不喘气、不摔跤、不擦皮、不受伤、不长跑。的确,比起苦苦思索“怎样增强学生体质”,体育老师们不得不首先考虑“怎样才能不摊事儿”。
 
  “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,我们不敢加难度,正常应该领学生练球类或者体操类的,但现在不敢教啊,跳山羊改成了跳绳、踢毽子,只敢做难度不大的连续蛙跳,如果改成左右交叉步跑,就会一摔一大片。”李峰苦笑道,跑步测试也是“瞎胡闹”,“女生800米,男生1000米,跑前先问能不能跑,如果学生说‘不能’那就不跑,而且还不敢给不及格,甭管时间长短,能匀速跑下来1000米的,就算班级牛人了。”
 
  无力的“引体向上”,也成了中学生体质下降的有力证明。此前有媒体报道,上海某高中一半男生引体向上得零分,这并不是孤例。参照“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”,高三男生引体向上的及格数是9个,可冰城的体育老师们发现,现在一些体优生只能做五六个,普通学生最多能做一两个,“多数男生勉强能完成一个,还得借着蹦上去的那股劲儿,如果不蹦,连一个都困难。”女生的立定跳远也成问题,“高三女生跳1米5及格,但有些人总是跳不过1米。”
 
  “我们学校组织5人制足球赛,结果一个班也凑不出人来,每年春游爬山,一半学生才走到山脚下,还没正式开始爬呢,就走不动了。”为了了解学生的体质究竟差到什么程度,一位高中体育老师向记者透露,他每年会给学生们做测试,让他们爬楼,然后测脉搏。他惊讶地发现:“将近90%的学生慢走上五楼后心率非常快,而且20分钟内降不下来,你看看,这都快成病人了!”
 
  家长怼体育老师
 
  “我花钱是让孩子来学习的,不是来玩体育的”
 
  在中高考的指挥棒下,“重智育、轻体育”的观念似乎很难真正
 
  扭转。在对待体育课的态度上,家长们也存在分歧。哈市于女士的儿子在南岗区某重点高中读高二,她兴奋地告诉记者:“他们学校从来不占体育课,而且学生们每天都能进馆打球一小时,我觉得这点特别好。”
 
  然而,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。李峰曾试图提醒一位家长,不要再找借口帮孩子请假了,结果被怼了回来,“我花钱是让孩子来学习的,不是来玩体育的。”李老师辩称,有些零表院校报考会受影响,家长则回答:“没事儿,我家孩子不报那个。”
 
  李峰班上有个男生,身高1.88米,体重190斤,外表很壮实,实际却是个“骨脆脆”。高一时他跟同学闹着玩,自个儿把胳膊压骨折了,上高二又把腿摔折了,李老师叹息道:“现在上体育课,我都不敢让他站太久。”哈市南岗区一位“85后”初中班主任向记者坦言,“前些年体育课被占用,主要是主科老师想提升成绩。这几年,学校明令规定不许占用,但学生们‘塑料体质’的现状已经很难改变了。”每年开运动会,她所在的学校都有好几个学生晕倒,有人甚至连二十多分钟的升旗仪式都没挺住。
 
  记者采访时发现,部分家长容易陷入一个误区,认为“等孩子上了大学再锻炼也不迟”。然而,运动习惯的养成是个长期的过程,一个从小没打好体育基础的少年,长大后很容易成为一个花钱办健身卡却一年也去不了几回的大人,而且如果运动负荷突然增大,可能会诱发各种疾病甚至猝死。
 
  班任建议学生系护腰带上课
 
  “全班找不出4个能跳大绳的”
 
  在80后90后的记忆里,体育老师常常“被生病”“被开会”,也是全校“家里有事”最多的人。然而到了00后这一代,有的老师已经不找借口了,直接派课代表通知体育老师“课被占了”。
 
  欣欣(化名)在哈市某中学上初四,她告诉记者,初一体育课正常上,“初二的被英语老师占了,初三的被语文老师占了。初四堂堂上,因为要突击中考体育测试,我们现在每周上两节体育,但对外会说三节。”由于课业负担重,每天学习十多个小时,欣欣和同学们总喊腰疼,班主任既为难又无奈,只得建议大家系护腰带上课。欣欣坦言:“我们是真心不愿意上体育课,如果改上自习,可以写作业,晚上能早点儿睡觉。”她记得,有一次校园活动,全班找不出4个能跳大绳的,开运动会也没人主动参赛,最后老师要求所有班干部必须报名。
 
  为了提高体育课的地位,靠体育“治愈”日渐增多的“小胖墩”、“小眼镜”、“小屏奴”,最近,云南省发布新的中考改革政策,将体育与语数英并列为100分,引发网友热议。接受媒体采访时,有关专家纷纷支招,开出了不少“良方”:比如,大力推进田径、游泳、足球、篮球、排球等有强度、有难度、有对抗的体育项目进学校、进课堂、进生活;为学生建立体质健康“筛查”机制,学校体育老师要根据档案了解学生是否适合参与、适合参与什么程度的体育活动,同时,做好运动伤害的预防和应对工作……
 
  记者注意到,一周前,人民网官微转发了《半月谈》的文章,呼吁社会重视体育课。一位网友留言“少年强则国强”,获得了1100个赞。然而点赞容易锻炼难,但愿每个少年朗诵这句话时,不仅是语调上的慷慨激昂,更是体魄上的理直气壮。
 
图片报道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